多寶塔臨習01
二零零八年十月十四日

大唐西亰(=京)千福寺多寳塔感應碑文
南陽岑〔貟力=勛〕撰
朝議郎、判尚書、武部貟(=員)外郎、琅邪‧顏真卿 書。
朝散大夫、撿(=檢)挍(=校)尚書、都官郎中、東海‧徐浩題 額。
粤,《妙法蓮華》、諸佛之祕(=秘)藏也;多寳佛塔、證經之踴現也。
【粤】助詞,通聿、越、曰。此處作「曰」字用。
【秘藏】亦稱秘密藏,非凡常所可了知秘密法門。藏音牀。
發明資乎十力;弘建在于四依。
【十力】如來十力備,故十力乃如來別稱。
一、處非處,事物合理及不合理;
二、業異熟,因果業報;
三、靜慮解脫等持等至,各種禪定及解脫三昧;
四、根上下,種種根性勝劣;
五、種種勝解,種種知解;
六、種種界,種種境界不同;
七、知一切至處道,行道因果;
八、天眼無礙,見生死、善惡、業緣而無障礙;
九、宿命無漏,宿命及無漏涅槃;
十、永斷習氣,於一切妄惑餘氣,永斷不生。
【四依】又稱「四依四不依」,《大般涅槃經》如來性品:「依法不依人。依義不依語。依智不依識。依了義經不依不了義經。」《大智度論》云:『
「依法」者,法有十二部,應隨此法,不應隨人。
「依義」者,義中無諍好惡、罪福、虛實故,語以得義,義非語也。
「依智」者,智能籌量、分別善惡;識常求樂、不入正要。是故言「不應依識」。
「依了義經」者:有一切智人佛第一,一切諸經書中佛法第一,一切眾生中比丘僧第一;布施得大富,持戒得生天——如是等是了 義經。如說:法師說法有五種利:一者、大富,二者、人所愛,三者、端正,四者、名聲,五者、後得涅槃——是為未了義。』
有禪師法号(=號)楚金,姓程,廣平人也。
未完,待續。
初等小學讀本
謹遵國子監原本
訓蒙幼學詩
陳湘記書局發行
勸學其一
天子重賢豪,文章教爾曹,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
勸學其二
幼小須勤學,文章可立身,滿朝朱紫貴,盡是讀書人。
勸學其三
教子以詩書,何勞更外圖,但教仙桂在,終是勝耕鋤。
勸學其四
養子教讀書,書中有金玉,一子受皇恩,全家食天祿。
勸學其五
養子切須教,莫嫌家裏貧,手拈一管筆,到處不求人。
勸學其六
七歲應神童,天生我性聰,有才朝聖主,何必謁侯公。
勸學其七
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
勸學其八
鑿山通大海,鍊石補青天,世上無難事,人心自不堅。
勸學其十
昔日一貧儒,今乘駟馬車,鄉人皆嘆惜,養子教詩書。
勸學其十一
刮鏡光方徹,淘沙始見金,世人如欲學,須用下真心。
及第其一
一舉登科日,雙親未老時,歷階趨宰輔,猶掛老萊衣。
及第其二
昨日堯階試,今朝掛綠袍,歸來親未老,方信讀書高。
及第其三
直上蟾宮去,藍袍惹桂香,花街紅粉女,爭看綠衣郎。
及第其四
衫長堪掃地,袖大好搖風,有志朝天子,無心謁相公。
神童其一
神童衫子短,袖大惹春風,未去朝天子,先來謁相公。
神童其二
來歲春三月,花香襯馬蹄,有人在平地,看我上雲梯。
宮詞其一
暖日浮金殿,和風動玉除,宮娥調雅樂,帝子誦詩書。
宮詞其二
一看欄干絕,清風水際間,白雲飛過去,天外見青山。
偶書其一
花開蝶滿枝,花卸蝶還稀,惟有堂前燕,主人貧亦歸。
偶書其二
詩酒琴棋客,風花雪月天,有名閒富貴,無事小神仙。
偶書其三
往事多如夢,流年只斷魂,不堪春日盡,細雨又黃昏。
只,直筆切,音質。但也。
春雨
盡值春多雨,催殘花易空,不知春態度,猶在雨陰中。
夏日
人皆苦炎熱,我愛夏日長,薰風自南來,殿閣生微涼。
秋露
向曉鋪堦濕,如烟障碧天,幾回芳草上,珠樣不勝圓。
冬日
楓落吳江冷,霜橫楚岸寒,晴煙飛水面,愛日上雲端。
題紙
任人舒復卷,筆落似蠶聲,寫盡相思字,因風寄有情。
題筆
七札弓何勇,千鈞弩不強,手持七寸管,容易達朝堂。
題墨
香膠和汞煙,擣作方圓片,日日漸消磨,自身卻不見。
題硯
紫石為奇硯,無痕妙處多,煩君收什取,免被別人磨。
至誠
有過不能改,知賢不肯親,雖生人世上,未得謂之人。
知己
荷德如山重,承恩似海深,莫將風火性,燒斷歲寒心。
遠山
山色無遠近,看山終日行,峰巒隨處改,行客不知名。
龍山
九日龍山飲,黃花笑逐臣,醉看風落帽,舞愛月留人。
減日
一日今年始,一年前事空,淒涼百年事,應與百年同。
張翰帖臨習
二零一四年七月十五日‧星期二

張翰字季鷹,吳郡人。有清才,善屬文,而縱任不拘,時人號之爲江東步兵。後謂同郡顧榮曰:「天下紛紜,禍難未已。夫有四海之名者,求退良難。吾本山林間人,無望於時。子善以明防前,以智慮後。」榮執其(疑缺「手」字)愴然,翰因見秋風起,乃思吳中菰菜鱸魚,遂命駕而歸。
【屬】音祝,連綴也。例:屬文、屬和。
【縱任】放縱、聽任。
【紛紜】事情眾多而雜亂。
【菰菜】又名茭白、水笋、茭白笋、脚白笋、菰、南方地區有叫高(音交)笋.中國植物志上稱水生菰

全文完。